一轮比赛后的相拥打气
“诶~都是运气太好了,跟我们battle的对手当天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坚持比到了第三轮,最终输给了一个近乎于专业水平的战队,心服口服,心服口服。”
强大对手的精彩发车瞬间
从最开始,你们就是两个人的队伍吗,有没有想过要放弃?(面对两个心直口快的小女生,灵魂拷问来一波~)
“还有其他人,但是只有我俩坚持下来了。”
备赛辛苦不辛苦?是什么支撑你俩坚持下来的?
“那是相当辛苦啊!但是我们想赢啊,想赢就要拼,就要坚持下来!”(好胜心爆棚)
当时准备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的战车,真的是磨难重重。我们准备了两辆车,一辆基础款,一辆进阶款,但是最后进阶款没能打印成功,我们不得不用基础款出战。但是经过两轮比赛,我们发现,我们的基础款赛车反倒成为了最优车型,因为简单,车身的流线型流畅,阻力相对较小,我们的战车一路挺进决赛,和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队伍争夺冠军。他们相当于专业队了,听说他们为了比赛已经准备了10个月,而我们只准备了3个星期,所以我对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强者在前方,我们还需要继续追赶。”问及比赛过程,两个女孩子说得很激动,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刚刚接触赛车比赛的初级选手。
XY战队的备战花絮
你们在备赛中吵过架吗?
“那是必然的,吵过好几次。但是我非常感谢语盈可以容纳我的棱角和脾气,处处包容我,也愿意做很多杂事。我俩在互动中经常会开开玩笑什么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开心的。”郑雅兮很诚恳的对着自己的姐妹说。
“我也要感谢雅兮,把发车的机会让给我。我觉得她真的很能坚持,其实看视频做车模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她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每次遇到问题都能解决问题。发车这一个环节我的手速很快,她能把这个很有成就感的机会让给我,我很感激她。” 赵语盈动情地说。
XY战队的比赛瞬间
并肩作战的两人团队,在枯燥疲惫的备赛环节不免有些意见上的小摩擦,但是作为一个宿舍好姐妹,互相了解彼此,不会因为争吵而真的“感情破裂”,而是会在彼此疲惫想放弃的时候互相鼓励、陪伴,互补共进,,这就是闺蜜情、战友情的最好体现吧。
发车时刻
那你们现在喜欢上F1 inschools的比赛了吗?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了吗?
“当然啦!我们特别喜欢! 在这个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好多大神级的选手,刺激着我俩的好胜心,很多大神级选手还都是小学生,太令人震惊了!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个项目了!”回顾比赛,两个姑娘沉浸其中,“我们想出国去比赛,代表中国,参加更专业的比赛。如果真的去F1现场,说不定会见到好多帅气的小哥哥呢!”此时,小女孩的天性暴露无遗,星星眼里装满了小桃花。
采访最后,两个姑娘说:“我们的团队明年比赛时候要精进,就一定要招募更多伙伴加入,我特别像借着学校的平台安利一波我们的招募广告。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热爱F1吧!”
今年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承包了大部分人的谈资,无畏敢拼就是无价。新英才这对姐妹花,也正乘风破浪般,沉浸在F1的魅力里,用她们的知识和创意,用她们的勇敢和坚持书写着F1 in Schools不一样的传奇。
# 姐姐妹妹,一起乘风破浪。
03 孤独的少年王者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1秒,你能做什么?
1秒,张为政同学的赛车已经向终点狂奔而去。
张为政同学以1.8s的成绩获得本次F1 in Schools淘汰赛小学概念组冠军,这也是新英才学校此次所有出战队伍包括中学组的最好成绩。
冠军亮相
张为政,是本次新英才学校出战F1 in Schools所有车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选手,也是一个“一人一队”的选手。
平时喜欢安静、热爱钻研的他,备战期间把所有热情都倾注在赛车的设计和改良工作上。
专注备赛
一个人,很孤独;一个人,也很专注。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对话,也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每一次天马行动的想法都踏踏实实地做一遍。
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备战比赛的过程吧?
“之前接触过电脑编程,让我对这个比赛很有兴趣。最开始,我和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车队,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队友们都退出了,也因为赛制规定不能临时更换队伍,我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人完成比赛。一个人要完成筹备的各种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计划明确,一项一项有序进行,在设计赛车的过程中,很感谢创客中心老师们给我的帮助,我的赛车越来越轻盈,逐渐趋近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也很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的全力支持让我消除了比赛最初的紧张。”
被采访时,张为政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着和理性,也许,就是源于平时的独处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罢。
“但有的时候是真的好孤独啊,下次一定要和其他同学一起组个队。”张为政有点儿羞涩的强调。
发车瞬间
获得冠军是什么感觉?
“能得到比赛冠军,真的很兴奋!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比赛,我第一次体验制作赛车,体验拿冠军。未来还想尝试更多的活动和比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彩的,我觉得我自己的人生也会有很多可能。” 看似获奖感言的访谈,流露出的是张为政对技术的钻研和对科学的探索。
“明年,我一定要去专业组比赛,怀着敬畏的精神去和他们在赛道上较量角逐,也和大神级的选手们互相学习;我也希望明年能够有志同道合的队友加入,各自发挥优势,组成自己的最强team。“
如果明年在专业组比赛拿不到冠军怎么办?
“如果明年在专业组拿不到好的成绩,我也不会气馁,我是钻研技术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张不假思索的回答。
这一刻,他的眼神柔软且坚定。我们相信,三年之内,新英才的F1车神就要冉冉升起了。
# 一个人的战斗,他是最专注的王者。
04 陪伴,可以很具体,可以很长久。
6 本次新英才共派出6位创客老师作为辅导员,指导小学组和初中组备赛
1 备赛周期历时1个月
64 每位创客老师在上课之余付出的备赛工作小时
这些时间和汗水的背后,是每一个新英才创客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和专业的陪伴。
优秀辅导员获奖时刻(右二)周洁 (右三)朱宏伟
这是新英才第一次引进F1 in schools的比赛,您觉得达到学校承办比赛的初衷了吗?
新英才创客中心主任吕超老师:
作为第一次参加F1 in Schools比赛的新英才学子来说,取得成绩的好坏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团队在一起的美好和迸发的无限可能。F1 in Schools是典型的STEM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团队,模拟一个公司,分工协同完成每一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是融合在一起的,锻炼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学生在整个比赛中可以获得各种体验和成长,这是我们引进F1 in Schools的初衷。事实也证明,同学们对比赛本身的热情和兴趣都很高。我们引进F1 in Schools,也是想要和之前无人机比赛、水下机器人比赛一起,实现新英才‘海陆空’科创计划的构想。以后我们将把F1 in Schools作为学校长期进行的STEM项目,以此来更广泛地带动学校的科创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玩儿在其中,乐在其中。
陪伴,是F1 in Schools项目中指导老师最日常的状态。30天,平均64个小时,创客中心6位老师在日常工作间隙完成对学生的指导、陪伴和鼓励。
您是如何陪伴和辅导学生备赛的?
中学组辅导员 / 优秀辅导员获得者 / 创客中心朱宏伟老师:
我的主要工作是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协助他们把想法进行实践,我看中他们试错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清晰地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比如说在3D打印材料的选择上,我只告诉他们需要选择密度在30%的材料,至于他们到底会选择哪种材料,需要他们通过计算、商量决定,就算买来的材料最后证明是不合适的,通过这个选择的过程,学生们也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这种材料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再比如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车轴和轴承,厘米和毫米之差就会导致车模最后的成败,但是这些细节,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用心了才会记得更牢。
您在辅导小学组比赛时候,感觉小学生参赛的特点是什么?
小学组辅导员 / 优秀辅导员获得者 / 创客中心周洁老师:
作为指导老师,我需要不停地针对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醒他们,强化他们的意识。今年新英才参加比赛的选手中,最小的一位选手来自小学四年级的小郭同学,别看他长得小,做事儿特别认真,看得出平时对赛车、对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
参加比赛,小郭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在整个备战过程中,家长和我一起协助小郭和他的团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更多的是让作为队长的他做决策,锻炼他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小郭他们团队最终取得了他们赛道第二名的成绩,取决于他们赛车出众的流线型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车身阻力小,重量低,取得好成绩是必然的。
致敬!
这些幕后大英雄,陪伴着新英才F1 in Schools新星们在热爱中坚持,在勇敢中一路前行!
所有新英才创客中心辅导老师合影
这就是F1 in Schools故事里的新英才。
未来,新英才将在F1 in Schools里写下更多更多与青春有关、与科技有关、与勇敢有关、与梦想有关、与热爱有关、与创造有关、与无数事物有关的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也想参与其中,来吧,新英才欢迎你!
F1 in Schools(即F1 in Schools STEAM挑战赛),是目前全球参与国家最多且最著名的青少年综合科技创新竞赛项目之一。
自2000年源于英国,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比赛,是适合9-19岁学生参与的综合科技教育竞赛项目。
F1 in Schools通过世界F1赛车(Formular One一级方程式赛车)官方授权,以F1综合科技的创新理念、团队合作的运动精神和系统严谨的工程态度为基础,秉承F1赛车之世界顶尖的科技理念、充满激情的运动精神和系统严谨的工程态度,突破学科知识分立学习的单一方式,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设计和营销管理,团队在现实生活中模仿F1赛事,设计、测试、制造和竞赛一辆小型的F1赛车,并为此提供营销、赞助和品牌推广计划,以此增强青少年对STEM(科学 Sciens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 Mathematics)课程的兴趣与体验,融入科学技术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青少年参与。
目前,已有近50个国家、20000+所学校、每年约150万学生参与不同级别的比赛,成为全球最大型、最顶尖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之一。同时,F1 in Schools科技教育项目和竞赛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综合实践体验、情感兴趣发展、工程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精神与学生成长的统一,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F1 in Schools在中国的运营中心每年会举办区域赛和国赛,优胜者推选出来后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总决赛”。
如果你对F1 in Schools的比赛感兴趣,欢迎在后台报名,明年的F1 in schools里面,也许就会有属于你的赛车故事,精彩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