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足球的海外征程,许多人自然而然地回想起那辉煌的时代——20多年前,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韩日世界杯决赛圈,随后在2004年亚洲杯中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决赛,并且“超白金85国青”在荷兰世青赛上的精彩表现也令人难忘。尽管那时中国队与日本、韩国、伊朗等亚洲顶尖队伍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仍然能在比赛中展现出不俗的实力。在那个时代,以范志毅、孙继海、邵佳一、蒿俊闵等为代表的高质量本土留洋球员,无疑为国家队的国际比赛增添了坚实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行业内的“急功近利”风气盛行,加上“金元足球”和“假赌黑”的冲击,中国球员的海外发展在过去十多年里显得黯淡无光。武磊成为了少数的亮点之一。他在西班牙的三年半留洋生涯虽然不算漫长,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传奇色彩。记得他曾在超过27岁时,带着脱臼的肩膀从亚洲杯直接奔赴西甲赛场,这一幕仿佛是在讲述一个现代版的“逆风飞翔”。更令人感慨的是,自武磊回归中超以来,不仅五大联赛难觅中国球员的身影,就连在欧洲顶级联赛中活跃的中国面孔也寥寥无几。
吴少聪在25岁时也经历了类似的挑战。2023年1月,他转会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巴萨克赛尔俱乐部,成为中国球员登陆土超联赛的第一人。然而,这个“土超球员”的头衔并未能为他在联赛中赢得稳定的出场机会。此外,近两年来他一直饱受伤病的困扰,这让他先后被租借到了土甲联赛的青年联合队以及波兰超级联赛的拉多米亚克队。遗憾的是,由于手术和康复治疗,自去年10月起,吴少聪被租借至拉多米亚克队后,至今仍未在正式比赛中亮相。
尽管根据租借合同,波超俱乐部拥有优先买断权,但吴少聪能否迅速获得波超球队教练的信任,或者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联赛中找到一席之地,仍然是个未知数。因此,即便内心充满不甘,吴少聪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年近25岁的他无法忍受在欧洲边缘联赛中枯坐冷板凳,最终可能不得不重返国内联赛。
出自罗森博格青训体系的侯永永,在成为归化球员之前,一直浸润于挪威的生活与工作中。由于早年留学的经历,他在海外发展的道路上具备了诸多先天优势,因此,当他两年前离开北京国安后,迅速在挪甲球队兰黑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吴少聪的情况不同,侯永永并非无法在欧洲联赛中站稳脚跟,但挪甲联赛的真实竞争力却始终是个争议话题。甚至在侯永永参加国家队冬训期间,他也坦承,中超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或许更胜一筹。
当侯永永收到国内俱乐部玉昆队的邀请时,他同样收到了来自老东家罗森博格的橄榄枝。尽管他曾荣获挪甲联赛的最佳球员和金靴奖,但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挪超联赛中锁定一个主力位置,对他而言依旧充满挑战。面对玉昆队挪威籍主帅安德森关于个人位置及出场时间的承诺,侯永永内心的天平逐渐倾向于重返中超联赛。此外,玉昆队为侯永永提供的优厚待遇条件,也是罗森博格所难以企及的。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黄金期仅有短短数年,侯永永作出这样的选择,实属情理之中。
在本月海口集训的31名球员中,有11名是“00后”,其中包括首次入选国家队的吴少聪。实际上,正是这些年轻球员的出色表现,帮助国足在18强赛的上半程取得了两连胜,从而保留了晋级的希望。尽管主教练伊万在用人方面秉持“有什么食材炒什么菜”的务实态度,但他始终鼓励国脚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去高水平的欧洲联赛闯荡。
去年,国足战胜印尼和巴林之后,国内足球界对谢文能、拜合拉木、胡荷韬等年轻国脚寄予厚望,呼吁他们赴海外发展。然而,中国足球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中挣扎,尽管本土俱乐部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但在综合实力上,中国年轻球员与日韩等亚洲足球强国的同龄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面对留洋的机会,谢文能的话代表了许多年轻球员的心声:“我不会为了留洋而留洋。我们首先需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能否得到欧洲俱乐部的认可并在那里立足?而且,24岁已经不算年轻了。成家后,要考虑的事情多了,比如经济收入。”
正如谢文能在思考留洋问题时所言,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考量。他的话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留洋之路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条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如今,在国字号各年龄段梯队中,能够继续在欧洲俱乐部效力的适龄球员屈指可数。U20国足的杜月徵和陈仕晗,以及2003年龄段U22国足的刘邵子洋,是其中仅有的几位。然而,他们所在的俱乐部大多位于欧洲联赛的低级别梯队。比如,杜月徵目前效力于西班牙第三级别的西协甲马贝拉B队;陈仕晗则在比利时第四级别联赛的罗什福尔联合踢球;刘邵子洋尽管与德甲豪门拜仁有过签约,但一直被外租至奥地利乙级联赛的霍恩队。这些年轻球员都在为争取更多的出场时间而不懈努力。同样身为2003年龄段U22国足适龄球员的门将李昊,由于在西协甲科尔内利亚队难以获得出场机会,加上球队不幸降级,他不得不在今年选择回国,加盟中超青岛西海岸队。这一个个实例,都揭示了当前中国球员留洋之路的艰辛。
大约四、五年前,当时的中国足协曾提出一项旨在支持本土男女足精英球员赴海外发展的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国家女足的唐佳丽、王霜、杨莉娜、李梦雯和沈梦雨等球员得以通过租借形式前往海外发展。当时,男足中的张玉宁也曾被列入考虑范围。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男足国脚的留洋进程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2023年10月顺利完成新一轮换届以来,中国足协将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置于核心地位。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足球,尤其是国家队的国际交流与学习活动显著增强。不仅组织各级国家队前往日本和欧洲进行高水平的训练和友谊赛,还提前筹备低年龄组的希望队参加精英集训,中国足协还积极申请举办亚足联男、女足各级国家队的重要赛事。
这股热潮犹如春风拂过沉寂的田野,唤醒了中国足球的活力。无论是远赴异国他乡的球员们,还是国内满怀期待的球迷,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气息。正如诗人所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国足球正在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力求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新一届U20亚洲杯赛即将于今年2月在深圳拉开帷幕。这不仅为中国各年龄段的国字号“希望之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中国足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足协渴望看到男、女足精英球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实现留洋梦想。然而,根据当前中国足球,尤其是职业足球的发展状况,大部分由各级职业俱乐部培养的普通成年球员,尚难以达到海外效力的标准。
因此,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俱乐部等机构,都应当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天赋异禀、勤奋努力且潜力巨大的年轻球员身上。例如,由日本籍教练带领的2008年龄段U17国足,已在不久前成功获得了今年U17亚洲杯决赛阶段的入场券。以艾比布拉为代表的这批青年才俊,在预选赛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与潜力,他们犹如璀璨的新星,照亮了中国足球的未来之路。这些年轻球员理应成为中国足球留洋计划的中坚力量,成为推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足协及相关方面已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积极寻求包括合作企业在内的多方支持,旨在为中国本土球员的留洋之路铺平道路,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通道。这就好比是在铺设一条通往远方的康庄大道,让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够更稳健地迈向世界舞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