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艾伦和周琦携手再登综艺节目,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将冷嘲热讽转化成“玩笑话”,有朋友觉得可以减轻球员压力,有朋友觉得过于儿戏。
著名记者贾磊发文痛批:“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反而觉得很尴尬,有种伤疤被揭开的疼痛感,也可能是我太在乎了。中国篮球还没到也不该到破罐子破摔可以拿这样的失利一笑而过的地步。我们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更应该做的是记住这种疼痛感。”这一段话非常具有“高度”,也迎合了一部分球迷对CBA球员藐视的心理,但仔细想想,他说得真的对吗?
篮球比赛最需要的就是充满天赋的球员,而想要培养他们走向世界舞台,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和精力,需要请顶尖的教练和训练师,需要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完美规划,这些都需要大量赞助商的支持。不过,说到底,篮球比赛虽然承载了合作意识、竞胜心、增强体质以外,本质上就是一项娱乐运动,为什么一定要抛开这个本质呢?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驳斥这些球员呢?
对于周琦和郭艾伦登上综艺舞台,从好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两大益处,第一点是增加球员减负的一种途径,当部分缺点被当成玩笑时,内心会更好受一些。比如广厦队被青岛加时击败后,孙铭徽遭到了球迷的谩骂,本人实在受不了,在社交平台回怼,严重影响了他的情绪变化,这样的结果非但不会提升他的球技,反而让他在比赛中顾虑增多,这就是球迷最想看到的景象吗?反观郭艾伦在面对记者的刁难,问到他在赛场情绪失控的问题时,他开玩笑说自己一直很平静,你们是在说杨鸣指导吧。这种方式不是更好吗?
第二点,从CBA发展的角度来看,拥有两大话题制造者,一定程度上会迅速提升CBA知名度,让一些平时不看球的朋友,想去看看这两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表现。而这一点不恰好能让更多赞助商加入,给球员们更好的待遇,让球队在培养人才上力度更大吗?另外在观看比赛中,还会收获意外之喜,比如看到张镇麟、齐麟、朱松玮等年轻小将的发挥,会吸引一部分球迷关注,从而对CBA未来产生延续。
总之,一件事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看到了不好,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对于周琦和郭艾伦的争议话题会一直存在,但这样的球员是一个联赛发展的必需品。想想NBA那样的平台,顶尖球星受到的争议也不小,也偶尔上节目,这是吸引更多球迷的方式,周琦和郭艾伦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个人认为,球星一年上2到3次节目,只要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没什么坏处。而所谓的国家队成绩等等,这些都需要基础牢固后再谈,没有更多的关注度,没有更多的支持,直接就要最后的成绩,这不是耍流氓吗?
发布于:河南